卒然临之而不惊,无故加之而不怒
近来读蔡锷系列传记,读到一段鲜为人知的史实:蔡锷在留日回国、任职广西期间,曾遭人密集诬告。为达到把蔡锷赶出广西的目的,诬告者组织严密、策划缜密、用心狠毒。时年28岁、正踌躇满志要干一番大事业的蔡锷,顿时坠入深文罗织的险恶深渊。
诬告,人性之极恶,往往为满足一己之欲,含沙射影,血口喷人;被诬告者,常常落个遍体鳞伤,心力交瘁。面对诬告,有人两股战战,从此不敢做事,消沉遁世;也有人受伤之余,同流合污,以免第二次被伤害;还有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,以诬告对诬告,以构陷对构陷,来个鱼死网破。
蔡锷是如何面对诬告的呢?
蔡锷一向性格沉稳,但这时也难免有些意志消沉,如此努力,却遭受驱逐……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:“唯进取之观念日消,淡退之念头日长,此近状也。讲武堂三月卒业后,决拟奉家母回籍,如能耕钓糊口,不愿作出世想矣。”堂堂“中国士官三杰”之一,立志救国救民的青年才俊,居然想种种田、钓钓鱼打发余生了,可见诬告对一个人的打击之大。
但蔡锷假如真的从此“佛系”,那他就不是蔡锷了。他很快调整好了情绪,恢复斗志。与此同时,上面也派来了调查组,调查结果基本上为蔡锷洗清了罪名。
资料里没有记载诬告者是否得到了惩罚。而被诬告的蔡锷,也到了要离开广西的时候。
蔡锷离开广西前,特地设宴邀请诬告过他的几个年轻人吃饭。这不是“鸿门宴”,而是一堂人生课。
《蔡锷大传》一书中写道,席间,蔡锷告诉这几人:“你们何苦撵我,你们是革命党,我比你们资格更老。你们太年轻,浑身带刺儿,不小心将来难免于杀身之祸。我在此尚可为你们敷衍,我走后你们更须自爱,千万不可拔苗助长。”接着又对他们说,“成大事的人都要有个修养,你们念过苏东坡的《留侯论》吗?所谓‘卒然临之而不惊,无故加之而不怒’,你们能做到这一点,当成大事。”
今天读到这一段,怎不令人感慨万千!
诬告构陷的历史,极其悠久。写下“卒然临之而不惊,无故加之而不怒”的苏东坡,就被人诬告过。蔡锷尊崇的两位湖南前辈曾国藩、胡林翼(蔡锷专门辑有《曾胡治兵语录》,影响深远,曾作为黄埔军校教材),也被人诬告过。而与蔡锷同一时代、情同手足的辛亥革命先驱和领袖黄兴,同样被人诬告过……人生不是乌托邦,这就是真实的人生。认清了这一点,就会深刻认识到:人的一生,是在不断遭遇问题与解决问题中度过的。蔡锷郁闷过,消沉过,受过伤,但当他结束离开广西前的这场“最后的晚餐”时,已经很坦然了,他问心无愧:“扪心自问,兄之对于广西毫未吃半点冤枉饭,可以质诸鬼神也。”
离开广西,蔡锷到了云南。他不知道,自己即将迎来人生大辉煌:先是在辛亥革命爆发20天后的1911年10月30日,蔡锷作为起义军临时总司令,在昆明领导了“重九起义”。跟国内其他部分省份在辛亥革命后宣布“独立”,清廷巡抚换个“马甲”摇身一变为“民国督军”不同的是,云南“重九起义”战斗之激烈、牺牲之惨烈,被认为仅次于首义的湖北。“重九起义”成功后,蔡锷被推选为都督,年仅29岁。
但这还不是他最辉煌的时刻。4年后,袁世凯称帝,蔡锷设计从北京逃脱,辗转回到云南,他矢志“为四万万人争人格”,领导了护国军起义,亲自率军入川,以弱于敌人的兵力,在饷弹两缺、后方接济时断的情况下,与精锐的北洋军血战数月。最终,在蔡锷的咬牙坚持下,各地从观望状态纷纷起兵反袁,而北洋军内部也因为无法一时击败蔡锷而四分五裂,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,旋即在惊惧中死去。袁世凯死时,蔡锷正率军在四川前线,消息传来,“三军雀跃,万众欢腾”。蔡锷被誉为“护国军神”“再造民国第一人”(孙中山语)。
然而此时的蔡锷,正在走向生命的终点。他逃离北京时已身患重病,却始终坚持带病作战,身体严重透支。蔡锷麾下有一位猛将曾这样伤感地写道:“蔡锷的声音越来越弱,两眼却依然炯炯有光,军服穿在他那瘦骨嶙峋的身上,就像寿衣一样。”这位猛将名叫朱德,他在《朱德自述》中多次深情地提及蔡锷,一生都视其为良师益友。
蔡锷病逝后,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,蔡锷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“国葬第一人”。
(摘自《新华每日电讯》2019年7月12日)
相关文章
-
司马迁的纪传体《史记》
-
古代是否有婚检?除了看长相,其中还要检查隐私部位
-
“千金何足惜,一士固难求”,高泰向前秦国君苻坚指出了治国之本
-
华北汉奸们鼓吹治安强化运动老照片太和殿前阅兵女警察走分列式
-
百姓最幸福的三个朝代:宋朝/明朝/唐朝(经济发达国力强盛)
-
李贺一首词中的两句话,引发300年对联风波,无数文人为之难解
-
宋高宗赵构生母失节之谜:遭金人掳掠给盖天大王为妾后生子
-
甲骨文神秘诅咒 为何研究者都死了
-
不断砥砺深厚家国情怀
-
为何谁也不敢动秦始皇陵?
-
解密军阀孙殿英盗清东陵的巨额宝物
-
戴季英:被毛泽东“永不启用”的开国元勋
-
成吉思汗是蒙古人还是中国人?经过多年的争论,此事终于有了定论
-
历史上真有穿越者?他就曾被怀疑是穿越者,现今仍受到他的影响
-
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?匡衡(长大后成贪官)
-
诸葛亮“空城计”妇孺皆知,保卫黄洋界的“空山计”更加真实精彩
-
揭秘:同样是烈士遗骨,为什么有的盖国旗,有的盖军旗?
-
名家观点·葛剑雄:我们应如何对待历史
-
诡异《清明上河图》!专家:皇帝被捉,真相原来是这样!
-
徐祯卿:明朝“四大才子”之一,精于诗词却被后世“掉包”
-
古代帝王为什么多患有精神疾病?
-
宋朝发明一件宝物,轻薄如纸刀剑却刺不破,戚家军用它来做铠甲
-
古代厕所啥样?听说皇帝都能淹死?
-
牢记奋斗历程续写辉煌篇章
-
中国史上最霸气捷报:请将这颗敌国元首的头颅高悬在京城的胡人街
-
1895年美英在拉美的南向与北向政策,山姆发出最后通牒
-
曹雪芹的家庭真的和满清皇家关系亲密吗?
-
郑州西司马墓地结构与社会结构分析
-
血色湘江,红军长征路上最悲壮的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