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趣闻 > 神话故事 > \

保罗·索鲁:买一张火车票,踏上未知与变化的旅途

原标题:保罗·索鲁:买一张火车票,踏上未知与变化的旅途

旅行文学是在私人感触与公共性、自由书写与视域受限之间平衡,那么,除去个人冒险与野外独居的类型,在踏入城市与社会生活的作品里,还有可能见到不加掩饰的表达吗?

保罗·索鲁:买一张火车票,踏上未知与变化的旅途

1月22日《新京报书评周刊》

B01版~B04版

「主题」B01| 旅行与终点

「主题」B02丨游记的自由与拘束

「主题」B03丨在火车上开创的旅行哲学

「主题」B04 | 保罗·索鲁的文学轨迹

撰文丨宫子

在欧美的文学课程中,对保罗·索鲁作品所持的态度基本是压倒性的批判。纽约大学文学教授玛丽·路易斯·普拉特在《帝国之眼》一书中不竭余力地贬低保罗·索鲁(一同被批判的还有意大利作家莫拉维亚):

“尽管他们也处于不熟悉的领域,这些作家,断言他们视觉的权威性……对索鲁来说,危地马拉城正卧病在床,处于面临屈服或失败的状况,而且是一种受到威胁的样子。莫拉维亚视阿克拉为加纳准备好给他吃的一盘汤、一个面团等”。

其实,无需后殖民视角的分析介入,阅读保罗·索鲁作品的一个最直观感受,便是他明显不是个有耐心的人。有时他的语调会显得非常傲慢,毫无遮掩地在游记中使用“可怕”“落后”“令我感到恶心”这类的形容。

例如他在哥伦比亚留下的文字:“这些山上遍布房子,全盖在最不像能盖房子的地方,像是卵石上、洞口、沙坑底等。我不敢接近,因为每一家都跑出一条脏兮兮的狗来朝我狂吠,张牙舞爪地咆哮。我真怕会被其中一条咬:它们有着狂犬病的样子,而且一条叫,就引动满山遍野的狗群一起叫”。

保罗·索鲁:买一张火车票,踏上未知与变化的旅途

显示全文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