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趣闻 > 历史秘闻 > \

都别拦着,我要吹爆《叛逆者》

原标题:都别拦着,我要吹爆《叛逆者》

你的信仰,不应该依附于任何一个人。

剧情只剩三分之一了,林楠笙不仅还没成为我党的同志,即便在做出的贡献上,也很大程度局限于对我党女同志的眷顾和救助。

他执行的那些任务,诸如刺杀日军高官、掩护战友撤退、诛灭组织叛逆等,更大程度上是对国民党军统组织的信从,和他身为一名有血性的中国人的本能反应。

都别拦着,我要吹爆《叛逆者》

这与我们熟知的经典谍战作品,有着很大不同。

那些我们熟知的影视,《无悔追踪》《潜伏》《暗算》《风筝》《黎明之前》、《悬崖》和《风声》等,它们的主角大部分从一开始就是坚定的地下党员。即便需要一个身份和信仰上的转变,那过程也极其短促,如《红色》里的张鲁一、《伪装者》里的胡歌、《隐秘而伟大》里的李易峰。

这些影视作品更在意的不是转变,而是地下党员们艰苦卓绝的工作状态。它们是靠悬念重生的故事,和摄人心魄的危险,来完成对主角形象的塑造。

但《叛逆者》不是。

《叛逆者》最在意的:不是主角以地下党员的身份做了什么,而是在成为我党同志之前,他经历了什么。

经典的谍战故事,大致有三种路子。

这类谍战故事的精妙,是要在无声处听惊雷。

这类这类谍战故事的精妙,是要在风暴里听到惊雷。

还有一种谍战故事,略微形而上学。它们说的是一个人在主动或被动的情况下,如何成为另一个信仰的信徒,以及在这过程中受到的屈辱与伤害。角色在这个进程中,会高估自己的意志、品格、承受力,直至忠诚度,继而引发个人私情,与家国共情之间的对抗和冲突。李安的《色,戒》、娄烨的《兰心大剧院》、约翰·勒·卡雷的《柏林谍影》,和让-皮埃尔·梅尔维尔的《影子部队》,都触及到了这个层面。

它们是在说个体与家国的关系。

或者再深一点,它们是在说基本人性与重感信仰之间的博弈。

这类谍战故事的精妙,是要在风暴和惊雷里,听到无声。

尽管同样悬念迭起、危机四伏,但这些元素并非《叛逆者》的内核。恰恰相反,这些紧张刺激的戏码,诸如故事情节的离奇、智慧与勇敢的品格,都不过是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手段。它们共同指向的,还是林楠笙在这个过程里经受的信仰冲击和精神困惑。

为更简单直白让观众进入状态,《叛逆者》采用了最传统的二元对立的叙事方式。比如地下党员顾慎言,和军统特务陈默群,就是极其镜像式的两个角色。

顾慎言和陈默群,都出身于黄埔军校,都是林楠笙不同阶段的上司。甚至可以说,是林楠笙不同方向的师父。

但他们教导林楠笙的方式却截然不同,最明显的就是故事开场,陈默群以囚室拷打疑似地下党的少年,来训练林楠笙要做事狠辣冷酷,又提出让林楠笙为了套取情报,去欺骗朱怡贞的感情。

陈默群自私狠辣,王世安贪恋权财。

顾慎言老成持重,朱怡贞心怀家国。

林楠笙就是在这样的强烈对比里,去判断是非曲直、黑白对错。

都别拦着,我要吹爆《叛逆者》

相形之下,林楠笙这样的转变,显得更有力度、分量和真实性——这也正应了顾慎言那句堪称《叛逆者》题眼的台词:

“你的信仰不应该依附于任何一个人,信仰就是要在不断的实践和战斗中得到检验,最终达到坚定!”

显示全文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