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古出土汉尺,还原关公真实身高,“身长九尺”相当于现在多高?
引言:
古今中外,人们为了更好地生活和工作,于是发明出了各种度量衡制度,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“单位”。其应,用在不同场景、不同事物上的时候,单位都会有所不同。
纵观我国历史,早在《周礼》之中就出现了非常标准的度量衡,也就是“尺度”。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,古书中经常用尺来作为计算身高的单位,比如《三国演义》中关羽就被形容为“身长九尺”。那么一尺究竟有多少?关羽的九尺身高,放在现在相当于多少呢?
一、不同时代的单位引发争议
度量衡制度的出现就是人们为了方便日常生活生产需要,因此在最早的时候,选择的参照标准就是人的身体特征。比如远古时期就记载了“布指知寸,布手知尺,舒肘为丈”的测量方法,这也形成了最早的度量单位。
后来秦始皇嬴政统一了六国,成立了大一统的秦王朝,因此也统一了各地纷杂的度量衡,后来历代沿用下去,虽然过程中出现过一些修正,但基本单位没有变。
进入近现代,随着一些国际计量单位的普遍使用,我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,但这些历史悠久的古代计量单位所代表的数值,对我国历史、考古、文化研究领域依旧影响深远,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。
尺是一种长度单位,虽然现在应用不广泛,但在很多时候,大家都知道“三尺一米”这个换算概念。那么我们在看史书的时候,想要估算一个历史人物的身高,自然也会套用这个概念。
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,比如史书记载邹忌有八尺身高,套用三尺一米的概念,他的身高就有2.66米,这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。无独有偶,关公体长九尺,换算下来竟高达3米,这也肯定不对。因此,古代的尺和我们现代的理解肯定存在出入。
二、新汉尺出现,拨云见日
关于一尺究竟是多少,专家们也不停地讨论和发表相关的见解,但立足点都建立在以现在的单位去衡量古时的单位,这就很难服众了。真正让问题拨云见日的关键点,还出现在数次的考古工作中。在对古墓进行发掘的时候,专家们得以在陪葬品中研究出古代尺这一单位的演变过程。
专家们对各时期出土的相关文物鉴定分析后发现,早在商代的时候就有尺的概念,相当于现在的16.9公分;到了春秋战国时期,度量衡较为混乱,虽然各诸侯国都有尺,但长度却大相径庭。《汉书》记载沿用秦代的度量制度并作了一些修改,同时参考贵县汉代古墓出土用于测量的木尺,得出汉代一尺相当于23公分。
而满城汉墓出土的金属尺则表明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3.2公分。也就是说汉代的一尺数值虽然有变化,但总体比后世说的一尺要短一些。按照这个标准计算,关公的身高虽不到3米,但也有2米多,放在三国时代也算“庞然大物”了。那这个数值准确吗?
三、和今日相比,差距有多大
进入21世纪,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,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少,但要说身高超过2米的还是寥寥无几。但在生产力有限人们生活质量不高的汉代,九尺、八尺的身高却随处可见,这怎么解释呢?比如古人口中常说的“八尺男儿”才算顶天立地,所谓八尺也要1米8多,放现在也是身材高大的代表,要说汉代这就是身高的普遍标准,还真的令人难以相信。
其实大家普遍认为生活水平高身高就会上升,反之身高就会降低,这种观点忽略了生物进化论的解释。通俗说物质水平的提升肯定会促使人长高,但我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生产力并不理想,物资匮乏是常有的事情,恶劣的生存环境必定会改变人的外在形象。
也就是说,在古代社会,身高太有优势反而不利于生存,古人不得已向着矮小的身材演变。此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得以摆脱这种束缚,属于生物学的反向进化。因此今人和古人相比,身高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符合生物进化理论的。
结语:
其实作为非专业学者的普通人,我们对于历史上的一些细节没有必要过于执着,非要刨根问底。须知从秦汉的八尺男儿到大唐盛世的危楼高百尺,都寄予了古人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。而关公身长九尺不管具体是多高,他也都是我们民族铁骨铮铮、忠义无双的代表,而我们知道这些就足够了。
相关文章
-
晋献公送礼借道 “唇亡齿寒”的典故
-
鲁智深武松三拳两脚打不倒:李逵的防御能力,像不像大兴安岭中的两种猛兽?
-
三十年代济南,新建门普利街二大马路
-
三星堆文化与夏朝的关系,前者受后者影响(中原传到成都平原)
-
古人去世后,家属守灵为何点三根香,点两根或四根可以吗?
-
宣城与南京的历史渊源(上)
-
周恩来与习仲勋的真挚情谊
-
军阀也有好样儿的?他曾把全省人贩子根除殆尽,究竟怎么做到的?
-
曾是安徽第一书记,官至正国级,却不让妹妹升迁,儿子自嘲:朝里有人难做官
-
从东魏公主沦为家伎,后成权臣宠妾又被封公主,结局留下未解之谜
-
中国古代14大神箭手 养由基凭什么夺冠
-
盘点中国古代精妙的机关术(二)
-
繁荣富足的隋王朝为何二世而亡?备受后人关注
-
唐朝疆域为什么这么大?
-
真正深藏不露的人,往往做到这三个“寡”字,做到一个,也很厉害
-
未解之谜:清朝的毁灭是否与迷信有关
-
冷兵器时代,游牧民族作战之时,为什么都喜欢使用弯刀?
-
党史百年天天读·8月16日
-
唐代朱温反向迁都洛阳力求控制朝政
-
最有趣的10则对联:二人土上坐,一月日边明
-
古代让人头疼的“匈奴”,是如今我国哪一个民族?你可能想不到
-
酒中李白:千秋万岁名,寂寞身后事
-
常德人文地理丨水城常德(四):商周秦汉时,古城常德一面枕江,三面临湖,水波连天,浩浩淼淼……
-
古代官员怎么“提案”? 朝局历史档案解密
-
一物一故事丨通州区次渠中学马伯言:后母戊鼎
-
“腰缠万贯”十万贯相当于现代多少钱?
-
当红影后阮玲玉,吞药自杀,生死存亡间,丈夫竟只在意自己名声
-
外国网友:房价如此之高,为什么多数中国人买得起房?
-
张祥同志逝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