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葛亮口中的南中大捷,原本却是个烂摊子,幸好此人留守收拾
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《三国志•李恢传》,时间是在蜀汉建兴三年(公元225年),主人公名叫李恢。原文如下:
先主薨,高定恣睢于越巂,雍闿跋扈于建宁,朱褒反叛于牂牁。丞相亮南征,先由越巂,而恢案道向建宁。诸县大相纠合,围恢军于昆明。时恢众少敌倍,又未得亮声息,绐谓南人曰:“官军粮尽,欲规退还,吾中间久斥乡里,乃今得旋,不能复北,欲还与汝等同计谋,故以诚相告。”
南人信之,故围守怠缓。于是恢出击,大破之,追奔逐北,南至槃江,东接牂牁,与亮声势相连。南土平定,恢军功居多,封汉兴亭侯,加安汉将军。后军还,南夷复叛,杀害守将。恢身往扑讨,鉏尽恶类,徙其豪帅于成都,赋出叟、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,充继军资。
这段记载的大意是:刘备病逝后,高定在越巂郡放纵暴戾,雍闿在建宁郡胡作非为,朱褒在牂牁起兵叛乱。丞相诸葛亮出兵南征,先从越巂开始,李恢则依照战前计划杀向建宁郡。建宁郡的部分县聚集联合在一起,在昆明包围了李恢的军队。
当时,李恢的军队仅是敌军的一半,又没有得到诸葛亮的消息。李恢便欺骗南中的土人说:“官军的粮食已经吃完,正计划撤退去。包括我在内的不少将士都已经久别故乡,今天好不容易回到家乡,不打算离开了,干脆与你们一起共商大计。故此,在此特意与你们打个招呼。”南中的土人相信了李恢的谎言,守备日渐松懈。李恢抓住这一有利时机,率军出击,打败南中土人。此后又追击敌军残部,南至盘江,东连牂牁,与诸葛亮大军交相呼应,最终平定了南中。李恢的军队立下大功,他也因此被封为汉兴亭侯,加授安汉将军。
此后,诸葛亮大军撤回成都,南中一带的少数民族再度叛乱,杀害驻军将领。李恢亲自前去征讨,平息叛乱,将那些叛军首领都迁到成都,从叟、濮等地获得耕牛、战马、金银、犀牛等赋税,补充军资。
今天要介绍的三国成语,便是李恢在南中之战中的表现,叫做“追奔逐北”,意为追击败逃的敌人。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西汉贾谊《过秦论》中的““追亡逐北,伏尸百万。”
南中之战,是诸葛亮主政后的一件大事。经过数月激战,诸葛亮获胜。此战的结果如何,诸葛亮后来在《出师表》中是这样描述的:“五月渡泸,深入不毛。今南方已定,兵甲已足。”似乎是大获全胜。《汉晋春秋》中也称,叛军首领孟获曾经说过“南人不复反矣”之类的话。但事实果真是这样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
按照这则成语故事的介绍,就在诸葛亮大军离开南中后不久,南中便再度出现大规模叛乱。类似的记载同样出现在《马忠传》、《张嶷传》等传记当中,可见诸葛亮的南中之战并不彻底,元没有达到诸葛亮口中的“今南方已定”的程度,南中地区依然是个烂摊子。幸好有李恢、马忠、张嶷这样的悍将留守,历经多年才稳定了南中的局势。
参考书籍:《三国志》
相关文章
-
陈云和李先念为何联名致信党中央提出“强烈建议”?
-
朱元璋为什么叫朱重八?
-
中国十大将军县,大别山区占了40%!
-
畅销书已经卖了25万册!有人看了三遍说还想看一次
-
韩国国父曾流亡中国 解密韩国的独立运动
-
中美外交小舞步:周恩来火速报告毛泽东“拿到敲门砖了”
-
中国的八大古都,此省占了4个,为何现在经济却远远落后?
-
一百年前的函谷关,你见过吗?
-
初心如磐,步履坚定——2021感恩您与中共曲阜市委党校一路相伴
-
周恩来:气象用语要通俗化
-
中国历史上两个坐上皇位的私生子 明成祖和秦始皇
-
学党史||党史天天读(11月18日)
-
历史上有哪些睿智无比的神回复?
-
唐伯虎为10两银子,给地主家的厕所写了一幅对联,不料成千古名对
-
百名民警讲英烈故事:永远的丰碑——关向应
-
北魏冯太后与孝文帝斗争 冯太后要废孝文帝?
-
为什么只有秦岭敢称中华龙脉?
-
渡江战役1949——接管赣东北,组建上饶市
-
古人夏天都靠啥消暑?
-
武则天有多少男宠 武则天选男宠的特殊要求
-
北宋时期,枢密使和宰相,谁的权力更大呢?
-
贵州小山村却藏着明朝皇室,尚方宝剑刚掏出来,就被村长没收了
-
开国上将许世友晚年回忆,如果他来指挥西路军,一定会打趴马家军
-
五卅运动是怎么回事 五卅运动简介
-
如果用古代的刑罚处置造假者会怎样?不得不说古人真有智慧
-
中国历史上只有七位皇帝称得上“千古”,李世民和刘彻不能算
-
英雄•七律
-
此女美若天仙,皇帝为了让她高兴,自甘堕落为奴,日日供她驱使
-
朱元璋制定制度 致使中国的落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