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历十月初一曾是新年第一天
农历十月初一 曾是新年第一天
唐代《捣练图》(局部)
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提到“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”,说的是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,夜晚到来之前,能够看见名为“火”的星宿从西方逐渐落下。这意味着天气逐渐转凉,农历九月就可以开始缝制过冬衣裳。农历十月初一,人们得以添衣,这就是“授衣节”,也是“寒衣节”的由来。
实际上,在汉武帝刘彻确立《太初历》之前的秦汉,一直以农历十月初一作为新年第一天。秦始皇一统天下后,推行的是《颛顼历》,以十月为岁首。这种历法直到秦朝被汉所灭后,仍旧得到推行,直到汉武帝统一历法,才确立以农历一月作为正月。
孟姜女为修长城的丈夫送寒衣
虽说“寒衣节”的习俗在当代已经式微,但是众所周知的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的《孟姜女哭长城》,与寒衣节却紧密相关。
相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在全国各地征集数十万民夫,将秦、燕、赵三国北边的城墙连通,修筑万里长城。孟姜女与书生万喜良拜堂成亲的当日,新郎被衙役绑走,充作修缮长城的苦力。自万喜良走后,孟姜女日日盼,夜夜盼,却再也没有等到丈夫的消息。
眼看着冬天就要来了,因为担心丈夫没有御寒的冬衣,孟姜女连夜赶制了寒衣,辞别家人,踏上了千里迢迢送冬衣的路程。经过多日的风餐露宿,孟姜女终于到达长城脚下,却被告知丈夫因为无法承担过重的劳役,早已辞世。孟姜女日日夜夜于长城脚下痛哭,在她的哭声中,高大的城墙轰然倒下,露出了埋在墙里的万喜良的尸骨。
孟姜女决意前往长城送衣,就是源自“寒衣节”的习俗。农历十月初一是进入冬季后的第一天,古时就有授衣、祭祀等习俗,提醒人们寒冬就要到了。这一天,妇女们要拿出棉衣送给亲人,后来逐渐发展出了为祖先、亡故亲人烧寄过冬寒衣的祭祀习俗。
古代人为戍守边关的家人捣衣
杜甫的《捣衣》中“宁辞捣衣倦,一寄塞垣深”,李白的《子夜吴歌·秋歌》中“长安一片月,万户捣衣声”,写的都是为戍守边关的家人捣衣。为何是捣衣呢?因为古时平民百姓只穿得起麻布,需要将其捶打柔软,穿在身上才舒适。现在这种麻布仍旧存在,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夏布就是这种麻布。
唐宋时期,北方生活的人们要在寒衣节这一天正式生火炉御寒,民间也会有互相赠送烧火用的炭等习俗。现在我国北方的供暖时间,大致也是寒衣节前后。
在上海也有“炉节”的说法。农历十月初一这一天,因为气温逐渐下降,人们就要吃更多的热食了。所以上海人会在这天开炉做烧饼,头一炉的烧饼用来祭祀祖先,后来的烧饼会送给亲友和邻居,有时候大家也会围炉而坐,喝茶吃饼。
农历十月拉开了冬季的序幕,这一天,古人会以新收的稻米、谷物制作吃食,祭奠祖先,谓之“荐新”。
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
相关文章
-
英雄•七律
-
锦绣未央中李未央的原型古人骂她不知廉耻今人却视其为千古一后
-
古玉之六器—玉璜(玄璜礼北方)
-
难怪殷温娇会抛绣球,而不是直接嫁给陈光蕊,原来殷开山一箭三雕
-
三国时期武艺最高的武将 三国天下第一人是谁
-
九位抗日将领之死 八年抗战中让人动容的绝命书
-
58年此上将被彭总批判,20年他后第一个支持陈云为元帅平反
-
贵州陈氏族人迁移祖坟,挖出39件珍贵文物,专家:文物应上交国家
-
这些虎文化知识,讲给孩子听
-
王重阳为何要邀请欧阳锋和段智兴,到中原参加华山论剑呢?
-
溥仪从皇宫带走那么多国宝 怪不得去哪都很有架势
-
70年了,战斗的场面仍历历在目 | “我们亲历淮海战役”③
-
古代官员来自五湖四海,方言各异,皇帝都能听得懂吗,该如何交流
-
敦煌特展亮相故宫午门三大复原窟再现盛况
-
揭秘历史上两位入错行的悲剧皇帝 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
-
长征时,红军有一种非常可怕的死法,连开国上将都不敢回忆
-
中英联合考古还原古代“海上丝绸之路”贸易
-
【周末读史】杨靖宇将军:里岔沟突围战以少胜多
-
古代的铜镜很珍贵,有一种铜镜最好谨慎收藏,因它的功用“特别”
-
曹冲死亡之谜 曹冲是个什么样的人具体死因是什么
-
班超出使西域有什么影响:加强交流(镇守西域三十年)
-
揭秘:戴笠曾使用哪“五招”讨好上级蒋介石?
-
总理的为人感动了一大批人
-
细数金庸小说中的十大女中豪杰
-
老头带宝物鉴宝,狂怼专家让其哑口无言,无奈之下只好将他轰下台
-
整个兵团要上前线拼命,参谋长装病躲进医院,事后却得到继续重用
-
妻子回家敲门丈夫不开,她说了一句话,门马上就开了
-
北大荒夜读|《用北大荒精神锻造农业航母》(二)
-
中国出了个毛泽东· 故园长歌——五集电视文献纪录片解说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