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趣闻 > 历史秘闻 > \

主席和他联名发表文章,中共领导人的父亲称他指明了革命的方向,他却被打入“反革命”阵营,死后没留下任何财物

原标题:主席和他联名发表文章,中共领导人的父亲称他指明了革命的方向,他却被打入“反革命”阵营,死后没留下任何财物

1936年4月14日,年仅33岁的刘志丹战死在沙场。

1943年4月,在他的家乡建立了一座刘志丹烈士陵园,毛主席亲自出席,为他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追悼大会,周恩来也亲笔题词:“上下五千年,英雄万万千。人民的英雄,要数刘志丹。

此时距离刘志丹牺牲已经过去了7年,但老百姓仍然对他念念不忘,追悼会那天,数万人都自发来悼念他,哭声震天。

后来,毛主席在一次大会上动情地说:“一个人死了开追悼会,群众的反映怎样,这就是衡量的一个标准。有些人高高在上,官位很大,称首长,好像老百姓都拥护他,其实这不能说明问题,要看最后的盖棺论定,要看开追悼会那一天老百姓落不落泪。真正的群众领袖,到开追悼会那一天,老百姓会觉得他死了很可惜。刘志丹牺牲后,陕北的老百姓伤心得很,这说明他是真正的群众领袖。

主席和他联名发表文章,中共领导人的父亲称他指明了革命的方向,他却被打入“反革命”阵营,死后没留下任何财物

美国记者称他“现代侠盗罗宾汉”

1903年农历8月14日,刘志丹出生在陕西省保安县(今志丹县)。因为出生在中秋节的前一天,祖父为他取名“景桂”,字“子丹”,后来他自己改名“志丹”。

刘志丹在中学时期就成了学生领袖,加入中国共产党,走上了革命道路。1926年秋,在黄埔军校毕业后,他被党派到冯玉祥统帅的部队,任第四路军党代表兼政治处主任,参加了北伐战争。

北伐失败后,刘志丹回到陕北,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武装斗争。无数揽工汉、放羊娃在革命红旗下集合起来,拿起镢、铲、大刀、长矛、快枪,跟着刘志丹闹革命。

就这样,20多岁的刘志丹带着这些揽工汉、放羊娃,奔走于湖北、安徽、陕西等省,从事组织起义的工作,发动了中国西北地区发生最早、规模最大、影响最深的一次暴动,也是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重要起义之一,渭华起义。

刘志丹长相斯斯文文,打仗很是厉害,大家都叫他“活地图”,哪里的地形什么样,甚至哪个村有几个锅、几个炕,能往哪里跑,他都知道。

陕北至今流传着多首歌唱刘志丹的民歌:“渭华原上开红花,刘景桂主席到我家……穷苦人拧成一股绳,打倒土豪咱当家。”

美国记者埃德加·斯诺曾在《红星照耀中国》中这样描写刘志丹:“刘志丹是个现代侠盗罗宾汉。 “

主席和他联名发表文章,中共领导人的父亲称他指明了革命的方向,他却被打入“反革命”阵营,死后没留下任何财物

国民党悬赏2万元通缉他

蒋介石策划“剿共”时,对于刘志丹领导的陕甘边区迅速发展的革命声势大为惊慌,便问张学良:刘志丹是怎样的一个人?

当张学良说到刘志丹就是黄埔四期的刘景桂时,蒋介石懊悔地说:“志丹,这个名字改得一听就是个赤化分子。都怪我这个校长当年没有把他教育好呀!”

其实,蒋介石当时对刘志丹印象很深。这个当年叫刘景桂的陕北后生,在黄埔军校上学时就英武逼人、才华出众。蒋介石自然很赏识他。可蒋介石没有料想到,刘景桂改了个一听就是赤化分子的名字,还成了他的敌人。

蒋介石因此非常恼怒,连声说道:“快发通缉令,抓住他!”

国民党到处张贴悬赏捉拿刘志丹的布告:“生擒者奖两万元;献首级者奖一万元;证明击毙者奖六百元。”然而,他们费尽心机,却始终抓不到刘志丹。

主席和他联名发表文章,中共领导人的父亲称他指明了革命的方向,他却被打入“反革命”阵营,死后没留下任何财物

刘志丹和赤卫队员

毛泽东下令“刀下留人”

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,他费尽心机想抓却抓不到的人,被刘志丹的“自己人”给扣押了。

1935年10月初,西北根据地发生严重错误的肃反,刘志丹、习仲勋等被捕入狱。

当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,胜利地到达陕甘苏区保安县的吴起镇时,得知刘志丹在“肃反”中被错误扣押的情况,立即下令“刀下留人”、“停止捕人”,并派出王首道等同志代表党中央前往安定县的瓦窑堡,传达中央要保障刘志丹等同志安全的指示,并由王首道接管了被“左”倾机会主义控制的保卫局。

后来,毛泽东和周恩来亲临瓦窑堡,听取了王首道的情况汇报。毛泽东指出,逮捕刘志丹等同志是完全错误的,并指示立即放人,恢复他们的领导工作。

周恩来对“左”’倾分子说:“像刘志丹这样的‘反革命’越多越好,像你这样的‘真革命’倒是一个没有才好。”

周恩来代表毛泽东和党中央与被释放的刘志丹谈了话,刘志丹见到周恩来非常激动。他说:“周副主席,我住过黄埔,是你的学生,你还带我们打过仗。”

周恩来紧紧握住刘志丹的手,亲切地说:“我们是战友。你在陕北的情况我知道一些,你们工作的成绩很大,毛主席一到陕北就称赞了你们的工作!”

后来,毛泽东和周恩来一同会见刘志丹,详细询问了陕北工作的情况,刘志丹一一作了汇报。

临别前,刘志丹才发现毛泽东脚上还穿着一双单布鞋,便托付妻子给毛泽东做了一双棉鞋,托周恩来送了过去。

毛泽东非常信任刘志丹,任命他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副主任、红军北路军总指挥兼第28军军长和党中央所在地瓦窑堡的警备司令等职。毛泽东还和刘志丹联名发表了《告根据地同胞书》。

主席和他联名发表文章,中共领导人的父亲称他指明了革命的方向,他却被打入“反革命”阵营,死后没留下任何财物

刘志丹诞生地——保安(今志丹)县金汤镇小学堂

把自己的棉背心给战士穿

刘志丹的妻子同桂荣曾说:“志丹顾不上管自己的家,但对红军队伍里的人却关心得十分周到。”

1934年深秋,同桂荣加入到红军队伍之中。那时,部队几经辗转驻在陕甘交界的南梁。那年冬天很冷,红军缺铺少盖。

刘志丹对同桂荣说:“年轻人体质好,耐冻,蹦蹦跳跳就顶过去了。我岁数大了,不行了,胳膊腿常疼。”

同桂荣马上想法子给他做了件棉背心。那时候,边区被敌人封锁,哪有布?是同桂荣找来许多碎布,一块一块拼接起来,五颜六色连成一片,总算凑合着缝成了。刘志丹很满意地穿在身上。

过了几天,有个战士在行军途中掉到河里,冷得发抖,刘志丹看见后就把棉背心给这个战士穿上了。

同桂荣看到丈夫受冻,硬是将自己的一件大襟棉袄脱给刘志丹穿在里面。熟悉刘志丹的人看到他穿这样的棉袄,都笑出声来。

主席和他联名发表文章,中共领导人的父亲称他指明了革命的方向,他却被打入“反革命”阵营,死后没留下任何财物

习仲勋的深情追忆

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习仲勋与刘志丹等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,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的贡献。

在创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艰难岁月中,习仲勋对刘志丹的领导艺术、人格魅力感受颇深。1998年,刘志丹诞辰95周年,习仲勋与马文瑞撰文纪念,文中写道:

“志丹同志虽然比我们长十岁,但我们和他在一起工作时,却感到他是一位很好相处的同志,随和的好导师、好领导,也是好朋友、好兄长。他的确是一位光辉四射的革命家。”

习仲勋13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15岁转为共产党党员。1932年,习仲勋在甘肃两当组织兵变,失败后到耀县杨柳坪找陕甘游击队,在那里,见到了心仪已久的刘志丹。

对于第一次见面,习仲勋始终记忆犹新,他在回忆文章中写道:

“我很早就听说过刘志丹的名字,也听到过他进行革命活动的许多传说。在传说中,常把刘志丹描绘成一个神奇的人物,但是初次见面,我得到的印象,他却完全像一个普通战士。他质朴无华,平易近人,常同战士们坐在一起,吸着旱烟袋,谈笑风生。同志们都亲切地叫他‘老刘’。”

刘志丹紧紧握着习仲勋的手。其时习仲勋只有19岁,没有斗争经验,并因为两当兵变失败,心情很沉重。刘志丹鼓励说:“干革命还能怕失败?失败了再干嘛。失败是成功之母。我失败的次数要比你多得多。”

这次见面给习仲勋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,刘志丹的音容笑貌深深铭刻在他的脑海中。习仲勋回忆道:“他(刘志丹)的态度真诚坦率,好像有一种吸引力,立刻使人对他产生亲切的信任感。我们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那样,相视很久。他脸庞清瘦,鼻梁很高,目光深邃而温和,总带着笑意。”

刘志丹知道习仲勋搞兵变前担任过营委书记,搞过群众运动,还坐过牢,于是感情更加接近。

刘志丹说:“几年来,陕甘地区先后举行过大大小小70多次兵变,都失败了。最根本的原因,就是军事运动没有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,没有建立起革命根据地。如果我们像毛泽东同志那样,以井冈山为依托,搞武装割据,建立根据地,逐步发展扩大游击区,即使严重局面到来,我们也有站脚的地方和回旋的余地。现在最根本的一条,是要有根据地。”

虽然是初次见面,但刘志丹那种坚韧不拔的信念、为真理献身的精神,给习仲勋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,尤其是刘志丹提出“走井冈山道路”的见解,更令习仲勋钦佩不已。后来,习仲勋在回忆录中写道:“刘志丹的谈话,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,也给我们指明了今后革命的道路。”

主席和他联名发表文章,中共领导人的父亲称他指明了革命的方向,他却被打入“反革命”阵营,死后没留下任何财物

陕北根据地的三大领袖:刘志丹、谢子长、习仲勋

在这段朝夕相处的日子里,刘志丹与习仲勋彼此知心,有说不完的话,生活上也彼此照顾。

一年冬天,习仲勋衣服破了,补丁落补丁。刘志丹的妻子同桂荣见了,就买布给他做了一件棉衣,缝好后用板压着,自己坐在上面往下压。

习仲勋见了说:“嫂子,能穿就行了,不要费心。”同桂荣笑着说:“你是个漂亮小伙子,衣 服也要穿得漂亮些。”

刘志丹的父亲刘培基老先生,是前清的秀才,开始不赞成儿子搞革命。1934年春,国民党抄了他的家,烧了石窑,刨了祖坟,还杀了他好几个亲属。逼得刘老先生和一家老小走投无路,躲进敌占区。习仲勋知道此事后,马上派人寻找 ,把他们接到了根据地。

刘志丹从前线回来,看到自己的家属接来了,就说:“咱们红军现在不准带家属,我怎么能带这个头?”

习仲勋说:“他们不是一般同志的家属,在敌占区很难生存,不能一概而论。”

刘志丹忙于工作,顾不上回去看望。习仲勋还以为他和父亲赌气,开玩笑说: “刘老先生现在变成赤贫了。再说,还有刘嫂子和孩子,你快去看看他们吧!”

刘志丹说:“工作太忙,有空一定去。”

不久,刘志丹叫妻子到被服厂当工人,把父亲送到了亲戚家,不给公家增加负担。同桂荣要上班,不能带孩子,只好让4岁的女儿独自在荒山坡上玩耍。刘志丹见了很担心,一再提醒妻子要看好孩子,不要让狼叼走了。

这些小事,一件件一桩桩,习仲勋看在眼里,记在心中。不仅如此,习仲勋在担任中共关中特委书记、绥德地委书记、西北局书记期间,每到一地,如果是刘志丹曾战斗或生活的地方,他都要向干部群众讲述刘志丹的事迹,教育干部群众,使刘志丹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。

主席和他联名发表文章,中共领导人的父亲称他指明了革命的方向,他却被打入“反革命”阵营,死后没留下任何财物

1936年初,刘志丹刚被“左”’倾分子放出没多久,就率部队东征抗日。那时在党校任三班主任的习仲勋在回瓦窑堡途中,碰到了正奔赴前线的刘志丹、宋任穷。他俩跳下马来,同习仲勋紧紧握手。

习仲勋万万没想到,这次告别,竟成了永诀。

1936年4月14日,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,刘志丹不幸中弹阵亡。

噩耗传来,正在环县随军西征的习仲勋悲痛万分,他向同志们说:“志丹同志的心里,只有人民,只有国家,只有党,他短暂的一生,做了那么多的事,受尽了煎熬,却没有一个怨字,这是人之楷模啊!”

据刘志丹的女儿回忆,刘志丹去世时,他的皮包里只有6支香烟、半截铅笔,没有给后人留下任何财物。

为纪念他,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。

刘志丹的革命精神,永远留在习仲勋心中,他一生都在向这位老大哥学习。 1993年10月4日,是刘志丹诞辰90周年。习仲勋撰文纪念,文章写道:

“说起来,志丹同志感人的事情太多了,我在志丹同志身上学的东西很多,以后我工作很自然就用上了。我今年已80岁了,但想起来,他的教诲还很有用,好作风是可以代代相传的。在纪念他90诞辰的时候,不忘他的革命精神,学习他的革命作风,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。”

比肩北上广!国家发话,省委力挺,安徽这一城市冲刺特大城市,发展逆天!

显示全文

相关文章